耆(歧)老

有人這樣說「假若幸運,我們會有一天變老。」

但年齡歧視卻影響很多人對老化的看法,年老不再被視為幸福,很多人已將年老視為一件可怖的事。 世衛組織在57個國家裏訪問了八萬多人,發現年齡歧視十分普遍,特別是在富有國家。

老年人被定型為要依賴其他人、虛弱、離地、固執、構成負擔、愚蠢、自私、貪婪、醜陋、缺乏教育及文化。這些偏見已深入很多人的腦海,影響着我們每天怎樣與長者相處,以至將各種對長者不公的態度與制度視為理所當然,也影響着長者的自我形象。

老化是生命的自然發展,大多數人在死前會變老。為什麼我們對未來的自己有這些負面看法?世衛組織列舉了10個對老年人的嚴重誤解, 也許大家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有沒有這些誤解。

年齡歧視與我何干一長者
對老年的偏見限制了老年人生活上的各項選擇及發揮潛能的機會,影響到醫療、長期護理系統及社會資源的分配,而其中最惡劣的情況便是長者被照顧者(包括在安老院舍或自己的家中)虐待。

有些影響相對不容易察覺,卻也不利於長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老年人一旦認為自己是一種負擔,隨著年齡增長便覺得生命失去價值,逐漸產生抑鬱情緒和把自己孤立起來。年齡歧視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包括生活意願下降,不再採納健康生活方式,對老年抱負面看法的長者患心臟病,殘疾,喪失聽力和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都比較高 。有研究比較對自己衰老抱有積極態度及消極態度的兩類老年人,後者面對殘疾時的康復能力較差,平均壽命少7.5歲。

對年齡保持正面的印像似乎對大腦有保護作用,這類人的心血管對壓力的反應、身體平衡、自我效能都較佳,也較多採納健康的生活模式。 這類人當中70歲以上的都積極面對生活,較容易從嚴重殘疾中康復過來,他們的起居活動能力相對抱有負面印象的長者要高出44%。

年齡歧視與我何干一年輕人
在成長過程中人們會不斷內化對老年人的負面看法,影響深遠。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 Becca Levy教授就採用了40年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那些對老年人有負面印象的年輕人到他們較年長時的健康狀況都相對較差,他們的大腦海馬體部分體積減少了,腦細胞周圍形成了較多的「澱粉樣斑塊」和「纏結」,這些都是阿爾茲海默氏症的生物標記。 與那些對老年人抱有正面印象的人相比,他們在38年後患上心血管病的風險更大。

年齡歧視與我何干一照顧者
隨著照顧對象的健康狀況惡化,很多情況下照顧的責任最終落在一個人身上,當照顧對象做出一些社交上不恰當行為而引起其他人的注目,又或照顧對象的地位被貶低時,照顧者往往感到很難堪。

當照顧的對象為心愛的父母或配偶,照顧者可能為到不能幫至愛回復健康而感到難受,那負面的感覺慢慢地令照顧對象和照顧者避免與外界接觸,結果是與社會越來越隔絕。

照顧者可以怎樣
照顧者需要明白其他人甚至自己都會對老年人存有偏見及歧視,提醒自己不要被這些負面看法影響到被照顧長者的福祉,當發現長者受到歧視或虐待時,要為他們的權利及福祉發聲,縱然他們未必理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公,也不明白你為他們所做的事。

接受老化是生命的自然進程,任何人都沒有能力逆轉或停止衰老的過程,照顧者不用自責不能幫至愛回復健康。然而儘管照顧對象不再可以獨立生活,並長時間依賴於你,儘管他們再無法理解你所說的話或你為他們所做的事,不要忽視與他們多溝通,他們仍然是一個獨立個體、家庭的一份子,不要放棄你對他們的愛和尊重。嘗試以正確的心態去接近他們,或者可以從照顧旅程中有更多得着。

大眾着實要提高對年齡歧視的敏感度,為什麼要歧視未來的自己? 但願不論是制定政策的政府官員,或是理應對這議題最敏感的社福及醫學界專才,都可以在言語、態度、資源分配、服務方針上帶多點同理心去善待老年人。

有興趣這議題的朋友,可睇片⇒讓我們一起終結年齡歧視 (有中文字幕)